初夏来到娄山关

2023年09月02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毛主席在红军第二次取得娄山关大捷后的第二天,登顶娄山关主峰——西风台,当作出的《忆秦娥·娄山关》。全词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抒发了红军战士在征战中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正视困难的革命情怀,是红军长征以来最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一首词。

娄山关毛主席诗词碑

我初读这首词,是在读中学的时候。参加工作后,于2000年12月中下旬,受组织委派代表企业前往广西办理招商引资相关事宜,同时前往深圳学习参观先进管理相关经验。在深圳期间,休闲间隙,朋友陪着到新华书店淘宝,有幸淘到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二次读到了这首词。这次研读,虽然感受比年少时深一些,但也仅是懂得一些皮毛,对词中描述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深意还是一知半解,懵懂迷糊,从那时起,我就在内心深处决定,此生一定要登一次娄山关,以领略诗词的恢宏意境和伟人所表达的沉雄深意。

一直到二十多年后,也是主席成诗八十多年后的2023年,公司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组织开展庆祝活动,我终于如愿以偿,和同事们一起,有幸登临娄山关巅峰——西风台,揽群山碧翠,赏诗词意境,悟诗词深道,净化灵魂心扉。

娄山关巅峰——西风台

我们登顶西风台时,现场已经聚集了几拨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群,每个人都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后面还有一拨接一拨的队伍不断地往上赶来。此时,太阳已早早地隐到了云层里,悄悄送来一阵阵轻轻的微风,让我们顿感心旷神怡,虔诚瞻仰,虔心膜拜。

在我的心里,此刻仿佛时间已经回到了1935年。当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党中央迅速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越娄山关,一渡赤水,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因此急调四十万大军封锁长江,情况危急,毛主席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于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取遵义,歼敌二十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三渡赤水,再入川南。3月下旬四渡赤水,进逼贵阳。蒋介石被毛主席耍得团团转、措手不及,慌忙调集滇军来黔堵截。此时,我主力红军早已跳出敌军的重重封锁和围追堵截,穿过滇黔公路,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将几十万敌军远远地抛在了后边,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辉煌胜利。也就是在红军第二次占领娄山关后的第二日(即1935年2月26日),毛主席登上娄山关巅峰——西风台,目视着前方险峻巍峨、一望无际的群山,有感而发,当即在马背上完成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极顶——西风台,正是因毛主席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句诗句而命名。西风台上,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的鲜红旗帜高高耸立在山巅,迎风招展。巨岩上刻着“西风台”三个鲜红的大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岩下挺立着一组栩栩如生的伟人雕像,只见毛主席身披大衣,站立在人群中,昂首挺胸,迎着凛冽的山风,目光炯炯有神,极目远眺,手臂高高挥起,指挥若定,直指远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向着胜利前进。从他伟岸高大的形象中,能够看出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以毛主席为中心,周围是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三位伟人的雕像,同样高大伟岸,令人崇敬景仰。

现场还有三组雕像,一组是,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站在岩石上,高举挥动着红旗,英姿飒爽,表现出红军战士在娄山关战役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一组是,红军战士有的牵着战马行走在山间,有的挑着收获的战利品,有的正坐在岩石上休息,手里握着烟斗沉思,有的手握着钢枪眺望远方,有的挥手擦拭着脸颊上的汗水,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传递出战后红军将士们兴致勃勃,轻松愉悦之情。另一组是,茅舍前红军给老百姓送粮,老百姓为红军送水,红军战士与小孩子亲昵着,将孩子高高抛起再接住,还有推车挑担支援前线,提供物资保障,表现出军民鱼水情深,和谐一家亲的主题。这一组组精美的雕像,细致精巧,意义深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再现了娄山关战役胜利后的真情实景,震撼人心,感人肺腑。

山至高处人为峰。怀着无比崇敬之情,我情不自禁向前看去,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峰峰如剑、巍峨葱茏、险峻连连,如苍茫壮阔的大海,一望无际。我百感交集,大彻大悟,此时才真正悟出了毛主席诗词的宏阔意境,感受了红军攻占娄山关的艰辛与不易。目视着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要塞,再朗诵主席诗词,那种昂扬中交融着冷峻和沉重,悲壮中交织着慷慨与激昂的意境,顿时在心中萦绕,扣人心弦,令人动容。

漫步在这海拔1779米的西风台上,我的心情已经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运儿,如今能够在平安的环境里,平安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完全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懂得感恩,必须不负革命先烈和党的恩情,不忘初心,好好工作,并做出成绩;好好生活,并活出精彩。

离开西风台,猛然回首间,我仿佛幻化成了一只小鸟,飞越在茫茫无际的巍巍群山,感受着群山的巍峨峻美;又仿佛幻化成了一首昂扬的诗,萦绕在挺拔的山巅,幻化成巅峰揽胜的碑魂。

娄山关远眺

随后我们来到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前,集体瞻仰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并恭恭敬敬地对着革命先烈三鞠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纪念碑于1966年建造,碑座南侧横刻张爱萍将军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大字,北侧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东侧刻着“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北侧镌刻张爱萍将军《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红军两次攻占娄山关,歼灭敌军600余人,伤亡100余人,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向革命先烈鞠恭

在小尖山、大尖山、点金山三个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主战场遗址,我耳边仿佛传来“哒哒哒……”的激烈战斗枪声呼啸震响,响彻山川,响彻长空,震撼着我的心灵。眼前不断浮现出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生动场景,让人惊心动魄。一处处遗址,一场场激烈的战斗硝烟,不断弥漫在我的眼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当家作主做主人,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红色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功臣,是全国人民的恩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恩情,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沿着先辈没有走完的道路和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娄山关长空桥和大、小尖山、点金山

长空桥上,两排整齐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发出猎猎的噗噗声,仿佛在问候先烈,又似向英雄发出胜利的欢呼,让人愉悦,令人振奋。一想到八十多年前,无数英勇顽强、义无反顾,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的红军将士,用信仰、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辉煌的赞歌,他们英勇、高大的身影,时刻挺立在我的心间。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正如眼前满山遍岭的青松,生生不息,万古长青。雁鸣塔前,千峰万仞、峡谷幽深、雄关漫道。百仗梯旁,一幅幅浮雕,不断向我们讲述着一场场恢宏激烈、旷古烁今的战斗场景,让我们一路景仰,一路感怀,一路震撼。纪念林前,无数高高挺立的松树,穿云蔽日,直插云霄,展现了祖国如今的强大、美丽和人民的安乐、幸福。

纪念林

娄山关革命历史遗迹丰富,红色印记深刻,地方党委政府为把红色的历史基因更好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根据历史记载和有关资料,在娄山关有关战斗遗址新修建了很多纪念建筑物,在现场修建了历史陈列馆,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历史文脉。每到一处,都会让人惊心动魄,怦然心动,深受教育和启迪。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这次娄山关之行,在无尽的崇敬和一次次的震撼中很快就要结束了。想着在这个初夏时节,组织让我圆了这二十多年前的梦想,让我有幸登上了娄山关。

回首这一路的行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桥一径,都饱含着岁月沧桑的风霜雨雪,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是红色的,每一处历史遗迹,都铭记着红色记忆,每一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都诉说着英雄的传奇。这里漫道如铁的革命历史演进,永远激励着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辟的康庄大道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到底。


供稿:综合办办公室 邓大学